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联合声明。

(1)材料一中1954年,中国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共同倡导___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在哪个国家举行的?周恩来在这个国际会议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三1950年,美国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四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3)根据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

材料五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也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

(4)材料五中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反映的是我国外交上哪一个重大事件?

答案解析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求同存异”。(3)由敌对转向缓和,正常化;尼克松。(4)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中国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依据材料二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根据材料三的“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是敌对状态。由材料四的“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故根据材料三、四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由敌对转向缓和,正常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故材料五中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