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的土地法和土地革命阶级路线
题目描述
3.试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的土地法和土地革命阶级路线及土地分配方法。
答案解析
答:(1)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同土地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的。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3)1931年2月,毛泽东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所有,任凭自由买卖。这就确立了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目标和任务。
(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这主要是.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土地革命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根据地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相关试题
特别清算的实质条件有 ( )A债权人或公司股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A一场政治
小儿单纯性肥胖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小儿参考平均
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有()A权力机关监
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赫茨伯格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
应怎样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正确地制定内部
在对冲突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了冲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是 ( )A一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毛泽东提出了
2.简述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简述烧伤的现场急救措施。
经济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双重性,是指其具体承
差异导向进口战略
名词解释题:代谢性酸中毒
填空题: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实质是( )。
提出了自然法的十三条原则,并将其总原则概括为
下列属于要约的是 ()A某公司的商品目录B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从自然属性上看,下列属于土地具有的特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