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⑤。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之。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有改动)

(注)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幸有此可生(________)

(2)叩头谢之(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

【3】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生”:使……活命。“谢”:道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第一个“举”:整个。“措”:办法。“因粮于我”:掠夺我的粮食。【3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第三件事分别概括为:让官吏读大量的案卷以救活囚犯;巧妙合理地处理了通州粮仓的粮食;接近百姓清楚农事。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译文:周文襄公察看应判死刑的案件,想让他活没有出路,忧愁叹息表现在脸上,让官吏抱来卷宗阅读,读到数万字,背着手,站着听。(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亏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就把那个人放出来了。己巳之难,英宗已经逃亡或被俘,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将要侵犯京城,扬言声张要占据通州的粮仓。整个朝廷慌慌张张、没有办法,议论的人想派人点火烧仓,恐怕(担心)蒙古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文襄公恰好在京城,于是就建议,命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命令他们前来取走。于是,路上肩挨肩,脚碰脚,拥挤不堪,不几天京城立刻充实了,而通州仓因为这个变空了。周公任巡抚时,往来都乘小轿,驿站又在村庄偏僻处,征询访问老百姓的疾病痛苦。有个五保叫王槐云的人,夏夜在明月树林下乘凉。周公到了,与他一起坐,说田里间事很熟悉,一会儿随从到了,才知道是巡抚大人,磕头道歉。周公笑着慰问他,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离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