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网友对“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网友对“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一种调侃。这种调侃,折射了一种法治生态环境,那就是把“法不责众”当作从众违法的挡箭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启示(    )

①从众心理人人都有,无可厚非

②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③要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

④我们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法不责众”的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法律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

B、是错误的,只要违法就必然受到刑法处罚

C、是正确的,因为有的行为不在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

D、是错误的,因为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查学生对从众心理的认识。①从法律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的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这种从众心理不可取,观点错;②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学会独立思考,观点正确;③既然是不好的行为,就不能盲目从众,观点正确;④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一定正确,如多数人“凑够一撮”过马路的行为,观点片面。所以答案选B。【2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法律的本质和法律的特征的认识。首先,对此观点做出判断;其次,从法律的本质及特征两个方面回答。A、判断错误,从我国法律的本质角度回答,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是 “大多数人”的意志,观点错误;B、“是错误的”判断正确,但后半句错误; C、“是正确的”判断错误,后半句理由是从道德角度回答,不合题意; D、“是错误的”判断正确,“责众”体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观点正确。所以答案选D。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