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1 05:10:57

聚焦大河沧桑感悟生态变化

题目描述

【题目】聚焦大河沧桑感悟生态变化

最近有一则新闻令人眼睛一亮:“太阳又照在桑干河上了。”一川活水,千里波光,这场景已有20多年不见了。

材料一:桑干河因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闻名。上世纪以来,桑干河大部分河道干涸,小说中描写的浩浩荡荡成为记忆,反而成了风沙进京的主要通道之一。其实,处于沉睡或半睡的“母亲河”岂止桑干河。京杭大运河、滹沱河、易水河、额尔古纳河等历史上有名的河流,有的水量锐减,有的甚至断流。

材料二:大河流域是众多著名城市的发祥地。有多少历史掌故、名学大儒,乡情乡愁皆与她休戚与共。缘因运河,古代波斯等国商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扬州,运来异域的香料、珍宝,带走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一说起鄂尔古纳河,就令人想起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篇名作;一提到易水河,就立刻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今不复还”的壮怀激烈。

材料三:桑干河的干涸与人口的增长、植被的破坏、煤矿的开采、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等因素息息相关。2017年6月17日,在山西朔州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黄河水涌入桑干河,从源头到下游,桑干河波光粼粼,阳光灿烂依旧,古老的河流从沉睡中被唤醒,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1)透过材料一,你看到我国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2)材料二,告诉我们大河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3)根据材料概括是什么影响了桑干河的命运流转?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有一点难度。提炼材料主旨“处于沉睡或半睡的“母亲河”岂止桑干河。京杭大运河、滹沱河、易水河、额尔古纳河等历史上有名的河流,有的水量锐减,有的甚至断流。”反映了水资源短缺。“上世纪以来,桑干河大部分河道干涸”反映的是环境问题。所以围绕资源、环境问题来回答。(2)本题考查大河的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难度不大。找准角度,围绕大河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与各国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3)本题考查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材料主旨“桑干河的干涸与人口的增长、植被的破坏、煤矿的开采、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等因素息息相关。”可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了资源和环境问题。启示则根据教材内容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发展等方面作答。

(1)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恶化问题。(2)大河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3)人类的活动。启示:我国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