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7:36:30

    材料一: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各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族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它的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等可知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可见中正官徇私舞弊,扼杀人才;由材料“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见九品中正制败坏了社会风气,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依据材料“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可见提高了儒学的地位;由材料“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可见科举制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在社会的各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族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可见科举制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结合所学,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世家大族垄断仕途。(2)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