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题目描述

【题目】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两宋经济)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上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表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宋代海外贸易较以前有了突出发展……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

——《简明中国经济史》

(3)由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写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两宋政治)

(4)请分别写出与北宋并立、南宋对峙的政权名称:A       B      

材料四  (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来城集》

(5)“(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材料五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6)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经济重心南移。(2)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3)特点:外贸港口众多,政府专设管理机构,外贸地城范围广;市舶司。(4)A:辽;B:金。 (5)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6)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依据题干“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宋朝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常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变化:经济重心南移。(2)依据题干“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上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表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是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3)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宋代海外贸易较以前有了突出发展……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外贸港口众多;依据题干“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政府专设机构;依据题干“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外贸地域范围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4)依据题干图示和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在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北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 A:辽;B:金。 (5)依据题干“(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在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6)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