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材料三  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5)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戊戌变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3)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德先生”、“赛先生”指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学和新道德;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5)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