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7:29:23

广袤的中国土地上,贯通着文化血脉、勾连着文化之根的村庄,可谓

题目描述

【题目】广袤的中国土地上,贯通着文化血脉、勾连着文化之根的村庄,可谓不计其数。然而现实中,不少地方的乡土文化,却呈现凋敝的趋向。

有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5个速度递减。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还未能更好地把握“文化世界观”:或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唱戏、剪纸、扭秧歌之类的乡土符号,忘记了这是个文化综合体;或是将其粗暴地理解为改建、改造,只剩下乡村游,农家乐,在过度开发、千篇一律中剥蚀了乡村文化根基。乡土文化的重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水漫灌式的文化输送,早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乡村文化建设绝非简单的输入,需要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讲好村民自己的生活故事。“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有人如此总结良好文化环境对村风民风的影响。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荣。“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当农民对脚下的土地无比眷恋、对生长于斯的文化无比自信,才有民风淳俗厚的新风尚、才有源远流长的新文化,也才有诗书传家、厚德重义、富足美满的新农村。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还未能把握乡村的“文化世界观”。

答案解析

设问要求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还未能把握乡村的“文化世界观”。考查学生对辩证法知识的掌握,属于中观切口的原因类主观题。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唱戏、剪纸、扭秧歌之类的乡土符号,忘记了这是个文化综合体”,说明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做到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将其粗暴地理解为改建、改造,只剩下乡村游,农家乐,在过度开发、千篇一律中剥蚀了乡村文化根基”,说明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乡土文化的重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水漫灌式的文化输送,早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说明没有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最后整合成为完整答案即可。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乡村振兴简单的理解为唱戏、剪纸、扭秧歌之类的乡土符号,忘记了这是个文化综合体,只看到了部分而没有统筹全局。(2)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乡村文化就是千篇一律的乡村游、农家乐,违背了矛盾特殊性。(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乡土文化的重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水漫灌式的文化输送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