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18:30:42

我国选官制度历经了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我国选官制度历经了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桓灵时代童谣》

材料二  随着隋唐社会的统一,改革选士制度,确立新的选官制,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它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的集权政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要求参政的愿望强烈,要求改变重视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此外,随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机构的不断扩大,急需选拔人才来充实官僚队伍。

——摘编自王丽君《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及其起源标志探究》

材料三  宋朝每次录取总数有二三百人之多,要比唐朝多十倍有余。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在宋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王安石上台,于是将诗赋改为“经义”,即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为防止科场的种种弊端,许多前所未有的制度规定被制定出来。比如,考官的亲属回避,考试期间考场封闭,巡查监考,考卷的密封,为防止辨认笔迹而集中誊录等等。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及其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3)据材料三,归纳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发展历程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名称:根据“举孝廉”得出察举制。弊端:根据“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得出察举制的弊端是难以选出德才兼备的官员。(2)背景:根据“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的集权政治有着重要作用”得出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根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要求参政的愿望强烈”得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地位上升且参政愿望强烈;根据“要求改变重视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得出九品中正制的衰落;根据“随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机构的不断扩大,急需选拔人才来充实官僚队伍”得出政府需要扩大官僚队伍。(3)特点:根据“宋朝每次录取总数有二三百人之多,要比唐朝多十倍有余”得出录取人数多;根据“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在宋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得出考试内容发生变化;根据“考官的亲属回避,考试期间考场封闭,巡查监考,考卷的密封,为防止辨认笔迹而集中誊录”得出制度更加严格。(4)认识:可从选官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制度的调整要与时俱进、选官制度日趋公平、公正、合理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1)名称:察举制。弊端:难以选出德才兼备的官员。(2)背景: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地位上升且参政愿望强烈;九品中正制的衰落;政府需要扩大官僚队伍。(3)特点:录取人数多;考试内容发生变化;制度更加严格。(4)认识:选官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制度的调整要与时俱进;选官制度日趋公平、公正、合理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