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18:17:12

(皇权轴心下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题目描述

【题目】(皇权轴心下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汉哀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贾谊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坚强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提出的议论。

问题:

(1)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你可以从中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几个焦点问题吗?

(2)列举秦汉以来(鸦片战争前)在中央机构的设置方面统治者是如何体现其“中央集权”特点的?

(3)自魏晋至隋唐的历代中央政府是如何通过选官制度的不断改革来支撑这个特殊的专制帝国大厦的?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中国汉哀帝和朱元璋的观点可知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主父偃和贾谊的观点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根据所学还可以从“焚书坑儒”“文字狱”等得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还有官吏选拔等可以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2)对中央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体现中央集权中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问题。主要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元朝的中书省、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朝的内阁和军机处等分析;其次,要指出丞相从由少到多、到无的过程中,从而体现皇权达到顶峰。(3)本题考查选官制度。从采用举荐制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的科举制,再写出当时选官制的影响即可。

(1)中央的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官吏选拔制度问题(以礼入法,加强儒家思想和法治等)。(2)思路: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元朝的中书省、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朝的内阁和军机处等;其次,要指出丞相由少到多、到少、到废的过程中,相权从分散、牵制和废除中皇权的加强。(3)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也采用举荐的方式。但是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举荐人才的权力被地方士族门阀所把持。隋唐时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制度,加强了中央对于官吏选拔的控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