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释}①物:众人,这里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知畏避灾害/人言可畏
B.夫仁义之道/安贫乐道
C.去之已远/香远益清
D.恒令腹饱/人恒过,然后能改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3】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治国思想
答案解析
【1A.畏惧;B.思想,主张;C.距离遥远/远播;D.经常,常常。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译为: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茂密了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了就有鱼儿遨游,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曰”和结构的对称。【3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治国思想。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等句。说明了“仁义不修,群下怨叛”的道理。可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和途径两个角度作答。翻译: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茂密了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了就有鱼儿遨游,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因畏惧而知道躲避灾害,却不知道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发生。仁义之道,应当在心里思考,不断地推行,如果有片刻的懈怠,离仁义之道就远了。这就好像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才能保全他的性命一样。”
相关试题
(单选题)《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985大力推进高端铝产品产业创新发展,通过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深化供
47、四等三角测量的边长是( )? [单选题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划分的最小单位是()。
(多选题)正常情况下,几乎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
下列书籍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兵书的是()。A:《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围绕加强
2019年全年的关键词是()答案?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判断题】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学
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影响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
锅炉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
行政强制的原则有( )
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中,可预
控制钢筋混凝土水池不能出现裂缝是( )要求
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和Mg2+,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