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8:50:40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危亡屈辱沧桑)

材料一:如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图二反映了日军哪一暴行?

(民族觉醒举步维艰)

材料二:如图三、图四

(2)材料二中,图三两位人物领导的哪一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图四人物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他追求民主政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民族复兴独立自主)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3)材料三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运动是什么?

(民族强盛壮丽篇章)

材料四: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4)材料四中,“根本转型”的内涵指的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掩卷长思传承精神)

(5)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汇聚成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中汲取和弘扬哪些精神呢?

 

答案解析

(1)根据图一中的“废墟”可知是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图二反映的是日军1937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两位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图四人物是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材料三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完成。(4)根据材料四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本转型”的内涵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历史中汲取和弘扬的精神,有面对国家危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乐观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三民主义。(3)三大改造的完成(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或港澳回归)。(5)面对国家危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乐观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