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

题目描述

【题目】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描述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3)依据材料三,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如何建设成为国际大国的认识。

答案解析

(1)鉴真东渡。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得分);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求同存异。友好(与邻为善) 、和睦(和平) 、互惠、包容(尊重、平等)。(任答两点得分)(4)坚持中共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树立和平大国形象。(任答两点得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中郭沫若的诗歌主要是歌颂了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促进日本文化进步的事迹。因此,这则材料反映的中日民间交往的事件是鉴真东渡日本。(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中“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该外交原则后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内容,该材料中“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概况起来,其实就是“求同存异”方针,它的提出,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由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是和平共处,友好交往。例如:材料一中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周恩来分别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