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

题目描述

【题目】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下图一、图二

(2)请回答:李白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历史贡献?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实施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划“正确”,不能得出的信息划“错误”。

①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军事进攻。(    )

②反映了秦王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    )

③反映了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    )

④统一关键之战是秦齐之间的长平之战。(    )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二是土地兼并严重;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材料四中的第一个问题?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谁的什么建议?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

(5)对秦朝到西汉疆域最大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对台湾的经营和管理                B.标志今新疆已纳入管辖区

C.管辖洛阳以及安息等地区                D.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班超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见下图)

(6)正确填写“A”“B”“C”三处国家的名称。哪一王朝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答案解析

(1)分封制(2)统一全国(统一天下),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3)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4)颁布“推恩令”;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5)B(6)魏,蜀,吴;西晋

(1)根据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等。(2)根据材料二中图一的诗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大意是说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可见李白所述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贡献。根据材料二中图二和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军事进攻,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故①②正确。秦国是以武力统一六国,并不是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秦国统一的关键之战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故③④错误。  (4)材料四中的第一个问题是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西汉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因此秦朝到西汉疆域的最大变化是今新疆已纳入管辖区,故B符合题意。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时期已经管辖洛阳,安息位于亚洲西部伊朗地区,秦朝到西汉都没有管辖安息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班超在东汉时期经营西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六图中“A”“B”“C”三处国家的名称分别是魏,蜀,吴。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建立吴国。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