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5:03:53

材料一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国别

德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时间

1875年

1890年

1890年

1894年

里程

27960

26900

32000

483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2)据材料二,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

——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比较能力。(1)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等信息归纳得出。(2)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中国和西方各自的社会状况来说明。(3)材料三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等信息,再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分析说明。

(1)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2)差异:中国铁路里程明显少于德、美、英三国。原因:中国经济落后;观念保守;西方受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达;制度先进。(3)列强入侵客观上给亚洲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利于亚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亚洲各国推翻殖民统治准备了物质基础;列强入侵还促使亚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通过改革或革命,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