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7:55:28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大禹之后于杞。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四: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是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记述了什么现象?这反映了怎样的本质问题?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个制度?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可知周武王实行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根据材料二“曰巡狩….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结合所学可知,周王与诸候为臣属关系,诸候对天子具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3)材料三反映郑庄公不朝天子并以下犯上,反映西周分封制走向崩溃。(4)根据材料“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结合所学可知为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其核心内容。

(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臣属关系。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诸侯不尊崇并武装抗拒周天子。分封制崩溃。(4)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