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7:15:00

习近平主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

题目描述

【题目】习近平主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结合历史,探讨这一问题。所选材料均来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02月27日02版)

【地理大发现】

    材料一   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个过程也叫地理大发现。

(1)谈谈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2)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一款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陆上交通工具?说说这一交通工具出现后的影响。

    材料三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3)“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是第几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成果?这次火箭的成功发射,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现行的全球治理杌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全球性问题的新形势,特别是许多全球规则或机制的“非中性”色彩逐渐成为少数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利益集团的工具。

(4)从材料来看,全球规则对谁有利?

    材料五  今天的中国已经扛起了促进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重塑全球治理新秩序的旗帜,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不确定时刻和新的世界秩序构建上负责任的领导力,也必将唤起世界更多国家和人民肩负起共同的责任。

(5)根据材料,说说如今的中国应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个过程也叫地理大发现.”可知,这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局面,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陆上交通工具﹣﹣火车。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3)依据课本所学,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属于航天成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成果。这次火箭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4)依据材料四“现行的全球治理机制是二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全球性问题的新形势,……逐渐成为少数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利益集团的工具。”可以看出,全球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成为少数发达国家获得利益的工具,得出:对发达国家有利。(5)依据材料可知,如今的中国在对待经济全球化时,应扛起促进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重塑全球治理新秩序的旗帜;展现中国在全球不确定时刻和新的世界秩序构建上负责任的领导力。

(1)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火车。  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3)第三次  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4)发达国家。(5)扛起了促进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重塑全球治理新秩序的旗帜;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不确定时刻和新的世界秩序构建上负责任的领导力。(任意答一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