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

题目描述

【题目】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满洲)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

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经过不足8年时间,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共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  海外侨胞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捐揿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就达1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回者仅1/3。

——摘编自缪慈潮《爱国主义——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

材料四  (日本在战争时期)国内大米生产量最高年1939年为1150万吨,到1945年只有660万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时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

——张劲松、李保安《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材料五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开始“征服”中国的时间和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中共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正面战争和敌后战场作战的例子。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场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日本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答案解析

(1)先征服满蒙,再征服支那(中国),最后征服世界。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2)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正面战争:台儿庄大捷;敌后战场:百团大战。(3)海外侨胞的支援。(4)中国人民长期抗战拖垮了日本的经济。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5)珍爱及维护和平,国家强盛,使敌人不敢来犯。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满洲)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知,《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是先征服满蒙,再征服支那(中国),最后征服世界;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除了中共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可知,抗战时期,中共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3)依据材料信息“海外侨胞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可知,海外侨胞的支援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4)依据材料信息“到1945年只有660万吨。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可知,中国人民长期抗战拖垮了日本的经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5)开放性题目,珍爱及维护和平,国家强盛,使敌人不敢来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