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2:21:58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古今中外,改革一直是社

题目描述

【题目】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古今中外,改革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酌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五:如下图是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有哪两项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5)美国政府为应对材料五中1929-1933失业率急剧上升实行的改革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什么影响?

(6)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两项主要措施是奖励生产;奖励军功。(2)依据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要“使其整体的汉化”的原因是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 (3)依据材料三“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变法”是指1898年的戊戌变法。(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向“经济成长”的转移是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完成的;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为应对材料五中1929-1933失业率急剧上升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的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6)综上所述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等。

(1)奖励生产;奖励军功。(2)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3)戊戌变法;(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5)开创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6)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