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5:14:56

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时代。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 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 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指出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取得的主要权力。并回答这一做法对英国政体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的政体形 式。试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政治体制,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分析得出。联系所学可知,古希腊建立的政治体制奴隶制民主政治。(2)罗马法的基本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3)根据材料中的“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可以得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取得的主要权力由立法权、选举权和言论自由权。这一做法对英国政体带来的影响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4)联系所学可知,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的政体形式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社会性质、资产阶级软弱、三民主义有明显的局限性等方面来回答。

(1)治国理念:依法治国。政治体制:奴隶制民主政治。(2)特点:保护私有财产;注重法律公平。(3)权力:立法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体制:君主立宪制。(4)“至善完美的国家”是指资产阶级共和国。理由: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强大,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资产阶级软弱;三民主义有明显的局限性。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