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19:09:58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的原因。

材料三: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材料四: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3)根据材料四,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五:明中后期国内市场略图:

(4)结合上图(明中后期国内市场略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多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可知中国古代统治者扶持小农经济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下的自耕农是王朝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2)特点:根据材料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可以看出市的设置有地点限制,并与居民区相分离;根据材料中“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可以看出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根据材料中“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以看出对交易时间有限制。(3)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可知,宋代市的设置突破了地点限制,打破了坊市界限;根据材料二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可知,宋代市的设置突破了时间限制。(4)表现:由材料中出现一些手工业中心可知是商业市镇兴起;由材料中的米茶棉花等信息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由材料中的山西商人的信息可知是商帮出现。

(1)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或自给自足。原因:小农经济下的自耕农是王朝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2)特点: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3)变化: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4)表现: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帮出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