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  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已独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英国史:帝国的命运》

材料四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英国政治的现状”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潘恩的主张。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一场革命”是为了完成什么历史任务?

(5)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

 

答案解析

(1)作用: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国物种急剧增多;使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等等(任选1点)。贡献: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1)根据材料一“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国物种急剧增多,使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等等。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也做出了贡献,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提供了条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导致“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据材料二可知,日本文明具有善于学习外部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先进文明等特点。(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英国政治的现状”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根据材料三“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和所学知识可知,潘恩主张天赋人权。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一场革命”是指美国独立战争,它为了完成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的历史任务。(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不同文化而导致的行为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