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繁

题目描述

【题目】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生产技术篇)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上述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当时统治者开通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经济繁荣篇)

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技文化篇)

材料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

(5)简要说说你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看法。

答案解析

(1)隋朝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曲辕犁和筒车(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那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4)唐诗、宋词(5)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1)根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依据所学,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州郡,南至余杭,从南往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筒车和曲辕犁。(3)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材料二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因而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4)根据材料四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唐朝的文学形式是唐诗,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宋词。(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