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1:48:17

自1840年中国步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

题目描述

【题目】自1840年中国步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也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朝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二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为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什么条件?

(2)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材料三中“蛀虫”代表什么势力?“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5)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并指出其根源。

答案解析

(1)由材料“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体现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它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根据材料一地图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沿海,以轻工业为主。第二小问,主要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回答.(3)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其主要原因是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4)画面中“蛀虫”代表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侵害;“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已陷入困境。(5)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其在在夹逢中生存;其之所以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属性。

(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民国政府发展实业;“二十一条”引发国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短暂发展;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4)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遭到巨大打击(或陷入困境)。(5)在夹逢中生存;根源: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