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6:49:14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自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秋成之时,百逋(拖欠)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对宋代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应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

答案解析

(1)原因:根据“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得出生产艰辛;根据“治官府,给徭役”得出赋税徭役沉重;根据“尚复被水旱之灾”得出自然灾害;根据“以偿债者矣”得出債务盘剥。对策:根据“薄赋敛”得出轻徭薄赋;根据“故务民于农桑”得出劝课农桑(重农抑商)。(2)现象:根据“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得出农民兼业。条件:结合所学,可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理、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等角度分析总结。(3)影响:积极性:根据“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得出可以丰富商品种类、增加商品流通,扩大消费市场;根据“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得出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得出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看待:一方面可从农民兼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从农民兼业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不能促进社会变革与转型分析总结。

(1)原因:生产艰辛;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債务盘剥。对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农抑商)。(2)现象:农民兼业(农民利用农闲经营农业之外的产业)。条件: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理;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3)影响:积极性——可以丰富商品种类、增加商品流通;扩大消费市场;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消极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看待: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不能促进社会变革与转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