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就研究课题“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收集了如下材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就研究课题“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收集了如下材料,并设计了研究问题。请你参与研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示意图

【注】“春”的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的春天”含义: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新生。

材料二 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1958年)

材料三 图片——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获得新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歌谣反映了当时的什么运动?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来说,该歌谣有没有史料价值?

(3)1978年,中共     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促进了上图所示城市的经济发展;1990年,中央对该城市的什么决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

(4)纵观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程,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三大改造完成(或实施“一五”计划或公私合营)。(2)“大跃进”运动。有。(3)十一届三中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4)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工业化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能振兴民族工业。(任答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为主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49—1956年,中国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在于三大改造的完成。第(2)题结合歌谣中的“土炉”,可推断出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大炼钢铁运动,属于“大跃进”时期。第(3)题图片反映的是上海浦东开发区,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发展经济,实施改革开放的决策。第(4)题结合工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回答,主要说明民族独立、国家政策等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