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

题目描述

【题目】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

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中国统计年鉴

(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儿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解析

(1)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不真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3)安徽;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的。(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中显示的数字可知,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不断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土地所有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的“大跃进”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卫星”,许多省宣布自己亩产“千斤省”,有的地方竟然虚报亩产“万斤”,甚至“十万斤”。因此材料二反映业生产情况是不真实的;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的。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因此材料三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安徽实行;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的,所以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