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被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了。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二从“奇技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人们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 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转变的原因。
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初,“国民”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天朝上国”“夷务”“西洋各国”“泰西各国”,“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鄙视的目光”“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新思想萌发背景以及洋务运动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中时间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想解放潮流具体事件思考回答。 (4)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社会转型角度思考回答。
(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刺激;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西学东渐。(3)戊戌变法传播了民主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4)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
相关试题
8159【标准答案】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
2295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
(多选题)逐日平均水位表中,年最低水位挑选正
(单选题)被审计单位为检修业务建立代码,通过
张学良在回忆录中提到“当事变之后,良曾召集西
现实生活中的从众现象比比皆是,下列属于学习生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东乡民曾贴出一张对英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发展的作用不包括(
安徽芜湖一名68岁的老太太因为个人维权一时想
一般地,频率越高,则涡流趋于被检测对象的表面
2002年上半年,浙江实现GDP为( )亿元
问题面前,是迎难而上,还是绕着走,直接反映一
专间内安装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的,紫外线
什么是生存权?
淀粉中主要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淀粉分子
通过调湿处理,可以降低纸张的滞后现象。
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
电梯乘客不得携带()货物乘坐电梯。
土壤中的孔隙部分由土壤水分、液体和土壤()组
某企业第1至5年每年初等额投资,年收益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