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 胡曾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 “扫六合”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的是哪一职位? 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3)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朝统治者在经济、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三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 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5)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1)嬴政(或秦始皇)。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中央集权制度。丞相。郡县制。  (3)经济上: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 (4)匈奴族。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5)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

(1)依据材料一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王指嬴政。“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扫六合”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依据材料二中的结构图信息“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的是丞相。秦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中央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  (3)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朝统治者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是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文字统一使用。 (4)依据材料三的“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胡”指匈奴族。为了抗击匈奴族,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5)依据材料四的“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以概括出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