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19:17:35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

题目描述

【题目】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

材料二 

(2)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材料四  从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呈现出来。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善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答案解析

第(1)小问的第一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雇佣关系,表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及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体现了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雇佣关系的体现,说明这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因此这句话是最有力的证据。    第(2)小问的第一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前两幅图是洋务企业,第三幅图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说明此时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生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小问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中的经济建设方案“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可以推出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第二问,根据材料中国民政府制定经济建设方案,方案侧重于重工业并兼顾轻工业发展,同时结合相关数据,可以推知轻重工业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材料数据中,重工业的进口仍然增加,说明国内重工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内其他工业的发展需要,仍然较为落后。第(4)小问的第一问,本题考查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回答出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问,根据材料“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呈现出来”可知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可知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第三问,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 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

(1)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证据:“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2)新气象:产生了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主要原因:近代小农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3)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4)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原因: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变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