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06:01:48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

题目描述

【题目】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事件,根据设问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第二小问,根据设问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农业改革、工业化、政府政策等方面概括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皮毛,根据材料“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颁布宪法等方面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4)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统治危机、工业革命推动、有识之士努力等方面归纳原因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整体分析:本题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等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这些改革的背景、内容、及认识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内忧外患的背景下,19世纪的日本、中国、俄国等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但由于国情、国际环境等各方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2)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②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③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3)“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内容: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4)封建统治危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三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