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 “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1)解析: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中的表现是        ,工业中的表现是          。

情境二: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 18户农民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上,庄严地留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点燃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

(2)解析:点燃了农村改革 “星星之火”的是安徽凤阳             生产队,20世纪80年代, 以          、         为主要内容的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情境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3)解析:这位老人是       ,“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得益于他提出的办          的主张;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边写下诗篇”是指                    ,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情境四:老上海人有句习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4)解析: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上海已悄然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设置上海          ,使之成为我国            的窗口,长江三角洲的龙头。

 

答案解析

(1)大跃进运动    浮夸风   全民大办钢铁(2)小岗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邓小平   经济特区   南方谈话(4)浦东新区   扩大开放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在农业中的表现是浮夸风,工业中的表现是全民大办钢铁。(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点燃了农村改革 “星星之火”的是安徽凤阳小岗         生产队,20世纪80年代, 以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位老人是邓小平,“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得益于他提出的办经济特区的主张;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边写下诗篇”是指南方谈话,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促进了改革开放的发展。(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上海已悄然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长江三角洲的龙头。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浦东南面与奉贤区、闵行区两区接壤,西面与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岛隔长江相望。使我们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