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题目描述
【题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张骞第二次出使是在元狩四年,匈奴战败后。这回的目的是乌孙。…武帝以为然,因派张骞再度出使。骞至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归还,但乌孙也派了一行数十人跟他往汉朝报谢。这是西域人第一次来到汉朝的京都,窥见汉朝的伟大。
——张荫麟《上古史》
(1)材料一、材料二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张骞的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三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根据材料三,写出图中迁入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材料四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五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材料五和材料四对比,对江南的描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通过分析以上材料,归纳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6)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1)张骞通西域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等(3)匈奴羯(4)江南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北人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等(5)友好往来、民族迁徙、战争、统治者的支持等(6)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材料二反映的是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的状况;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开放性题目,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等。(3)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迁入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江南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北人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等。(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友好往来、民族迁徙、战争、统治者的支持等。(6)开放性题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关试题
根据关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对原产于与我国签订含
37、本线不封锁时,邻线来车下道有如下规定(
(多选题)“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意义是(
(单选题)境外个人理财产品的规定,下列说法正
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1658、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张皇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2018年,《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让
地处亚、非两洲之间的海峡、运河是
槽钢10#的理论重量为每米()kg
最常见的整箱交接方式为()
某企业计划期任务总工时为6060,定额工时为
血胸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最佳引流位置是
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
某开发商拟在城市中心区进行开发建设,将委托设
第一台燃气轮机投入使用是在()年。
以下关于网络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