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7:00:30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

题目描述

【题目】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察举制的缺点与不足分析归纳即可。(2)依据材料“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放宽录取标准”等信息归纳其特点。(3)由题中材料“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可知寒门子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扩大了统治基础与促进了社会公平;同时选拔权利由地方收归中央,也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4)依据材料四“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的信息和所学从尊重和敬畏历史以及对古代选官制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角度思考回答。

(1)内容:被举荐者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原因:察举制存在明显弊端,如举荐方式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以出身门第为主要依据,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3)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4)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对古代选官制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