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答案解析
(1)思想家:孔子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制度:科举制(3)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或说汉话);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或穿汉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或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或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调制(或学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促进了民族交融;或促进了民族交流)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为政以德。汉朝重视德政,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唐朝重视德政,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3)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以孝治国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关试题
4444智慧树知到《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方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
冠状轴的描述何者错误()
下列事件按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先后顺序排
【单选题】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用来作为示踪剂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
(单选题)第二次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艺术作品的主题即 ( )
贮存双氧水容器的材质只能用纯铝、不锈钢玻璃、
若某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如图所示,假设用户要访
下列注射剂检查项目中属于特殊要求的检查项目有
有关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
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 )
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转变、探究、发
孙中山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主要有( )。
解表药二煎沸后煎()
消毒防腐药的杀菌作用,一般与其()成正比。
西红柿在白果期用()有利于提高上市。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防止裂缝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