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时期

题目描述

【题目】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时期。请围绕“民族关系”这一主题,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历史现象)

(1)阅读下面历史现象的描述,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洛阳赉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任务二(了解历史事件)

(2)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按要求在下面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相关成语

淝水之战

383年是公元世纪年代

前秦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

 

 

 

任务三(阐述历史观点)

《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文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犹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的游牧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3)请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

任务四(感悟历史规律)

(4)谈谈民族交融对国家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1)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2)4世纪80年代(四世纪八十年代);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4)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吋,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收业。”可知,这一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公元4世纪80年代)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改籍贯、易服装等,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好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