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隋文帝①不赦子

题目描述

【题目】隋文帝①不赦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②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③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②秦王俊:指杨俊,封秦王。③杨素:当时的宰相。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奢纵免官 / 以牒为械    B. 请舍其过 / 便舍船,从口入

C. 若如公意 / 宾客意少舒    D. 卒不许 / 卒中往往语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 是 王 儿 之 父 非 兆 人 之 父 何 不 别 制 天 子 儿 律 乎 我 安 能 亏 法

【3】从隋文帝不赦子的做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选自:《旧唐书》 作者:刘昫 年代:后晋参考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舍弃”。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因为/用。C:意思/心情。D:最终/士兵。【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3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本文启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不徇私枉法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