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笑林》

[注释]但:只。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1】解释加点词。

(1)差可拟(______)

(2)与人期行(______)

(3)初竖执之(______)

(4)俄有老父至(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要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计无所出。

【4】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请简要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差:大体,差不多,期:约定。【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故句子划分为: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舍:放弃。去:离开。至:到。未若:倒不如。因:凭借。计:计谋,办法。【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篇文章刻画出“计无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的自以为是的老者形象。《截竿入城》旨在告诉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