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

题目描述

【题目】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张骞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1)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什么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材料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2)材料二中荣氏兄弟为什么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材料三: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女不再沉默,纷纷挑战传统礼教,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式微。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哪方面的变化?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一《申报》、图二商务印书馆在近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答案解析

(1)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实业救国。(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劝禁缠足(4)《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894年中国和日本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在1895年与侵略者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有割地、赔款、四口通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其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害最大,使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所以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荣氏兄弟之所以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依据材料三“年青妇女不再沉默,纷纷挑战传统礼教,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式微”可知,该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在劝禁缠足方面的变化。(4)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