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知识分子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

题目描述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知识分子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的公式确是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材料三  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四  (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是书”指的是哪本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将《天演论》翻译介绍到中国的是谁?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只是“优胜劣败”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天演论》对当时的中国起了什么作用?

(3)孙中山认为“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的区别是什么?他的哪一思想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内涵?

(4)材料四提到的“胜利”,是指哪一次革命的胜利?李大钊是怎样看待“这次胜利”的?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答案解析

(1)《海国图志》。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帮助人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2)严复。民族危机严重,迫切需要救亡图存。促使民众思想解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3)英雄革命:推翻民族压迫;国民革命:除了推翻民族压迫,还要变革国体民生,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三民主义。(4)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民主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5)探求救国救亡的道路,推动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书”指的是《海国图志》。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使魏源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帮助人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世界。(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将《天演论》翻译介绍到中国。因为民族危机严重,迫切需要救亡图存,所以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只是“优胜劣败”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天演论》促使民众思想解放,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翻译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激励着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3)根据材料三“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英雄革命”是指推翻民族压迫。“国民革命”是指除了推翻民族压迫,还要变革国体民生,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三民主义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内涵。(4)根据材料四“……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胜利”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据材料四“(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可知,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民主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 (5)综合以上材料,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挥的作用有:探求救国救亡的道路,推动了民族复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