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他下西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答案解析
(1)玄奘;《大唐西域记》。(2)指南针的发明;市舶司。(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4)由开放变为闭关锁国;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1)根据材料一“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并应用于航海事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3)根据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体现了乾隆一种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心态,反映了清朝前期古代的对外政策由开放变为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交往和贸易。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阻碍了中外交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相关试题
1988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为抗日战争提
下列关于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多选题】 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面临的自然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属于适量献血,对健康是无害
4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单选题)实现建筑工程承发包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单选题)对于投保人告知事项的范围,我国《保
(单选题)金属清洁剂的商品名称是()。
关于激发情绪的意义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某托运人托运一件毛重为18.6kg、体积为6
某通信公司贷款100万元新增一通信设备,贷款
下列地区哪个是我国重要的肉、乳和皮毛的生产基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
12m2电除尘器最大处理容量是26000m3
磅差是指材料在进出库时,由于()的差别而造成
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情况下,在任意荷载作用时,体
1840年1月12日英国《宪章报》的社论中说
怎样诊断新生儿心力衰竭?
平均分配股权的弊端有哪些?( )
引起波浪热的病原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