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推陈出新,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交流互鉴

题目描述

【题目】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推陈出新,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交流互鉴。

(工具革新一—见证经济文明)

材料一:

(1)材料二中的图片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据此可以证实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怎样的基本史实?简要评价这一史实的作用。

(制度传承一发展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汉书﹒百官公卿表》

(2)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3)材料二中图一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图二反映出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协和万邦一一推动文明互鉴)

材料四: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五: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4)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五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名称:              ,当时东起中国             ,西至欧洲的         。

(5)对开通这条通道功劳最大的是谁? 这条通道的开通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1)史实: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2)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问题:诸侯国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措施:推恩令(4)通道名称:丝绸之路  ,东起  长安  ,西至大秦。(5)张骞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铁农具、牛尊”可知,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最终导致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2)依据材料信息“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等。(3)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西汉初期侯国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集权;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图5反映的是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秦;故东起长安,西至大秦。(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