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④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释】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④亟(jí):急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于邸中为假山    

②王强使视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3】结合原文,分析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使”:让。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但”“安”“得”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的语言描写,则可看出他是一个敢于直言的忠臣。译文: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在府邸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几百万。建成以后,(益王)召集同僚下属,置办酒席共同观赏假山,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不看。益王强迫让(他)看假山,姚坦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回答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浑身鲜血直流。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宋太宗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