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

题目描述

【题目】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折,带来无限生机,也带来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为改变材料三中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从长远看,该举措和材料二苏联模式的共同弊端是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南方谈话的内容与中共十四大哪一重大决定相一致?

(4)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工业化带来了什么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改变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走怎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解析

(1)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3)实施一五计划;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4)环境问题;依靠科技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中的时间是在一战期间,中国的出口良好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原因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把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退出历史舞台。(2)依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时间和重工业发展的高速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苏联实行了两个个五年年计划,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的。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过渡为先进的工业国,也为二战中取得胜利奠定的物质基础。(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效仿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模式的弊端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不平衡的现象,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上,我国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进入近阶段。(4)依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注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依靠科技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