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和江南开

题目描述

【题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政权分立)

材料一:如表是李老师带领同学们复习时设计的表格。

(1)根据图示,表中A、B两处分别应填写什么?

(2)西晋是这一时期唯一的统一政权,导致西晋迅速衰落的事件是什么?

(江南开发)

材料: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域宽广,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安业。一年好收成能满足几个城市百姓粮食问题……丝麻、布匹、玉帛富足则能解决人们穿衣需要。

﹣﹣南宋《宋书》译文

(3)对比一下,《史记》和《宋书》对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民族交融)

材料二:如下图是东晋和前秦之间一次著名战役的示意图。

(4)地图反映的是哪一次著名战役?前秦是我国北方哪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材料三:如下表,孝文帝改革措施之改“汉姓”。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很多,除上表措施外,请再举两例。

(6)北方地区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

(1)A吴;B北朝。(2)八王之乱。(3)《史记》反映了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尚未得到开发。《宋书》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得到了开放。(4)淝水之战;氐族。(5)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同汉人通婚等等。(6)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因此A处应是吴国。十六国后期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因此B处应是北朝。(2)结合所学知识,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以洛阳为都,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晋惠帝时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八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3)依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溽…..无积聚而多。”可知司马迁描述的江南地区的状况是: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反映了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尚未得到开发。由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渔盐祀梓之利,充向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状况是: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当时全国的人穿用,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得到了开发。(4)依据材料二东晋和前秦之间一次著名战役的示意图。可知地图反映的是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淝水之战中东晋战胜前秦,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前秦是我国北方氐族建立的政权。(5)依据材料三孝文帝改革措施之改“汉姓”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除了改汉姓外,还包括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等。(6)结合所学知识,北方地区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