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55:43

    材料一: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二:中国今天的民族革命任务,主要的是反对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而民主革命任务,又是为了争取战争胜利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革命任务已经联系在一起了。那种把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革命阶段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如此伟大的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抗战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不普遍,更不说深入。

——《论持久战》

材料四:任何思想离开了三民主义,即不能长存于民族意识之中。所以,抗战的最高指导原则,惟有三民主义。抗战的最高指导组织,惟有中国国民党。我们可以说,没有三民主义就没有抗战。没有中国国民党就没有革命。如果中国国民党失败了,这亦就是中国国家的整个失败。简单地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培养国民救国道德,即是恢复我国固有的伦理而使之扩充光大。而最重要的条目,则为发扬我国民重礼尚义、明廉知耻的德性。这种德性,即,四维八德之所由表现。而四维八德乃又以“忠孝”为根本。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思想观点。

(2)依据材料四指出,蒋介石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什么?

(3)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共性?分析二者在如何处理民族与政党利益关系问题上的区别及其对战后中国政局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观点:根据“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得出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具有一致性;根据“那种把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革命阶段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得出民族主义与民主革命应该结合起来;根据“如此伟大的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得出要充分发动民众起来抗战。(2)思想渊源:根据“任何思想离开了三民主义,即不能长存于民族意识之中”“而最重要的条目,则为发扬我国民重礼尚义、明廉知耻的德性”得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3)共性: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都要求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区别:根据“没有中国国民党就没有革命。如果中国国民党失败了,这亦就是中国国家的整个失败”得出蒋介石强调维护独裁统治,把民族利益与党派利益等同起来;根据“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得出毛泽东把保障民众权益与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相结合。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中共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国民党逐渐失去权威,空前孤立。

(1)观点: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具有一致性;民族主义与民主革命应该结合起来;要充分发动民众起来抗战。(2)思想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3)共性:都要求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区别:蒋介石强调维护独裁统治,把民族利益与党派利益等同起来;毛泽东把保障民众权益与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相结合。影响:中共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国民党逐渐失去权威,空前孤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