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5:55:59

(历史年表)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年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经历了军功制、荐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发展过程。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这种制度曾经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然而,到了近代,这一曾经领先于世,推行1300余年的科举选官制度却逐渐落伍。所谓科举,即“分科举人”。科举制就是指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编自熊苹《科举制的历史发展及现代转换》

材料二

(1)A(      ) B(         )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简要概括中国古代选拔任用官员标准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材料四  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3)据材料三,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材料三、四,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主张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故A填写军功大小,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开始建立,唐朝时期按照考试和才能选拔人才做官,故B填写科举制度 。(2)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中国古代选拔任用官员标准的演变趋势是依据出身高低,到依据军功大小,到依据人品门第,到最后依据真才实学,通过考试做官。(3)依据材料“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和“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思想由主张改良到主张革命。(4)依据材料“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爱国,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A(军功大小) B( 科举制度 )(2)依据出身高低,到依据军功大小,到依据人品门第,到最后依据真才实学,通过考试选官(3)由主张改良到主张革命 (4)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爱国,敢于斗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