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

题目描述

【题目】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独立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86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均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所述问题,美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2)明治维新;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或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综合性材料题,通过三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查。(1)本题考查的是英国政治体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国会颁布《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明确规定;为限制王权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2)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1861——1865年,美国发生了南北内战,通过内战,使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3)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被证明是错误的,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为了纠正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消除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罗斯福首先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采取措施渡过了危机,措施最早从金融业开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和指导的先河;国家还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本题的第三问考查的是苏俄和美国调整措施的共同作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调整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