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消费观念伴随中国社会发展状况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消费观念伴随中国社会发展状况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节俭视为必修美德,《尚书.君陈》曰:“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隋朝王通在《关郎》中也提到“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历代先贤都将能否做到节俭视为个人乃至国家成败的大事。而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而主要从道德伦理、国泰民安方面来阐释节俭,将其作为修身之本、治国之策。
——摘编自徐姣《中国传统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动、物质财富的增加等多种原因,消费呈现新的特点:消费由俭约趋向奢靡;上层社会显示较强的消费导向;不同地区、阶层的消费有明显差异性;社会消费观出现若干显著的变化。万历时期王士性认为消费趋奢有利于就业,“然西湖业已为游地,则细民所藉为利,日不止千金,有司时禁之,固以易俗,但渔者、舟者、戏者、市者、酤者咸失其本业,反不便于此辈也。”鼓励财富“固将有以用之也”,人们拥有财富后要进行消费。奢靡能使天下财富的一部分流向民众,对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有益。唐伯虎感慨道:“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抒发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情怀。袁中道认为吃喝玩乐是人生要务,“物欲”是人之常情,追求及时消费和享受生活。
——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观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期后消费观念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节俭视为必修美德”,“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历代先贤都将能否做到节俭视为个人乃至国家成败的大事”,“从道德伦理、国泰民安方面来阐释节俭,将其作为修身之本、治国之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消费观念具有反对奢侈,崇尚节俭,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的特点。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生产力、社会生活和观念等方面,分析古代消费观念特点形成的原因。(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消费由俭约趋向奢靡”,“认为消费趋奢有利于就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期后消费观念变为了崇奢黜俭,鼓励消费。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上层社会显示较强的消费导向”,“不同地区、阶层的消费有明显差异性”,“奢靡能使天下财富的一部分流向民众,对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有益”等信息,从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整体转型等方面,辩证分析其历史影响。
(1)特点:反对奢侈,崇尚节俭;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或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2)变化:崇奢黜俭,鼓励消费。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顺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但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消费思想,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
相关试题
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最稠密的是()-答案
某公司2016年预计营业收入为50 000万
著名的夏季大三角你知道是由哪三个星座构成的吗
(多选题)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灭火救援圈分析包括
(单选题)分红产品的定价假设比较保守,而在实
(单选题)形成侧支根管的原因是()
某市实施“4050”工程,旨在为特殊历史时期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下列科技著作中体现了西学东渐这一东西方科技交
下列关于0纬线和0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
630.大多数情况下保持钻井液在井眼内的上返
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他们善于捕捉人
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中医针灸和京剧被联合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关于承包人
高压节流膨胀属于( )
腌菜是以食盐腌制为基础,然后改制为其他()风
在财政支出的类别中,()不是商品和劳务的直接
成教云: 我够获得()次苏迪曼杯冠军。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智慧职教: G3单元格的公式是“=E3*F3